【联合国新媒体久安电视记者袁艳/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为纪念徐悲鸿赴法留学100周年,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由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与北京华夏悲鸿艺术中心参与合作、徐悲鸿艺术沙龙携手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承办的《百年鸿程• 逐梦1919—徐悲鸿文献及师生作品展》日前在法国巴黎完美落幕。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一秘 梁成喜、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巴黎文化中心主任严振全,以及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及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香港文联等领导和徐悲鸿艺术传人一一中法两国弟子及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共同出席了这一文化盛宴。
100年前,徐悲鸿远涉重洋来到法国,成为巴黎高等学院第一位注册的中国留学生。20世纪初巴黎是世界美术中心,大师云集。徐悲鸿在法国前后经历八年时间,艰苦学习,先后受教于法国弗拉芒格先生、达仰先生和德国阿尔图尔·康波夫先生,掌握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精髓。留法期间尝试并创作了极具代表性的《萧生》等中西融合画法作品。
本次展览是中外艺术家步先辈后尘,再次来到巴黎这座徐悲鸿先生曾经学习与生活过的城市,带来了悲鸿以及弟子传人的作品,以此告诉观众:法兰西卓越的文化艺术与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在100年前就已经凝结在一起了!在未来的时光里,愿这意义非凡的交流能开出更美的花朵;愿中法友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谱写出“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新篇章。
作为徐悲鸿的亲传弟子韦江凡的学生、集画马等五大元素于一身的李卫平(平德)先生,应邀参加了法国这个文献大展。
在开幕式现场,联合国久安电视记者对李卫平(平德)先生进行了采访:
首先祝贺您能参加在法国举办的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文献艺术大展。请您就徐悲鸿先生的画马艺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您自己的画马艺术来谈一谈好吗?
李卫平(平德):好的。
首先我要说,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参加这次的百年鸿程、逐梦1919活动。
对于我来说,此次来到法国,重走徐悲鸿大师的艺术之路,就是要将徐悲鸿大师,开创的中国写意画马艺术继承下来,并努力发扬光大。与此同时,更难忘在巴黎协和广场的现场写生和众多艺术家参观交流学习的一幕幕。
希望能够看到,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再到法国留学深造,实践徐悲鸿大师提倡的中西互鉴理念。
据悉,本次展览是中外艺术家步先辈后尘,再次来到巴黎这座徐悲鸿先生曾经学习与生活过的城市,带来了悲鸿以及弟子传人的作品,以此告诉观众:法兰西卓越的文化艺术与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在100年前就已经凝结在一起了。
在未来的时光里,愿这意义非凡的交流能开出更美的花朵;愿中法友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谱写出“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新篇章。
【李卫平(平德)简介】:
马文化艺术学者,马业技术专家,中国马业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
祖籍山东,生于北京。1969年在吉林白城军马场从事马匹放牧调教和饲养管理工作。1982年经何海霞先生介绍,师从韦江凡先生学习中国写意画马技法。1990年赴美,在美国马艺术研究院院长 Jean Bowman Morgan女士指导下学习相马、画马和马心理学。1994年回国从事马业马术管理、赛事组织和马匹调教训练工作。1991年水彩画《马》在美国旧金山市参加“第3届海外华人艺术家联展”。1998年水墨画《雪原立马图》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参加“世界马庆典画展”。1999年为中国马术协会设计会徽。199年训练并率队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1届全国速度赛马锦标赛,中国马术协会杯等全国赛事,共获6项速度比赛冠军。2002年出版《现代中国爱马人手册》,在中国推广普及马学知识。2004年再次为中国马术协会设计会徴(使用至今)。2005年为北京奥运会设计马术运动纪念章(超越障得和盛装舞步各1套4枚)。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香港)马术比赛绘制海报“华夏喜迎盛会,奥运马到成功”。